2021-11-12 11:20:14
不知何時,減肥界開始刮風主食是肥胖的"元兇",“減肥,不能吃主食”、“最近在抗糖,不吃主食”、“不吃主食的減肥法”......大家總是能找到各種各樣“不吃主食”的理由。種種負面傳聞不絕于耳,甚至被扣上了“慢性病的元兇”的帽子。
主食是中國人的最愛,中國飲食博大精深,大部分食物都是由主食加工而成,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,我們變得越來越胖,而部分研究表明,人變胖確實因為米面飯吃多了。
為什么米面飯會導致發胖?
一、胰島素
胰島素是身體里唯一能降糖的激素
胰島素高,開始儲存脂肪
胰島素低,就開始燃燒脂肪
吃主食,最容易刺激血糖,同時胰島素也會大量分泌,長期刺激胰島素分泌,人體細胞對胰島素就會產生抵抗。一旦胰島素抵抗,你再吃主食,你可能就會開始變胖,因為胰島素水平一直高,身體會一直收到儲存脂肪的信號。
二、糖上癮
大部分愛吃主食的人,最容易吃多,因為主食有一個特點很容易上癮,特別是面食。吃完一碗面會有很爽的感覺,因為大腦會分泌多巴胺,這是一種讓人幸福的激素,這些食物刺激大腦的區域和毒品刺激大腦的區域一樣。
如果你一天不吃面或米飯,就特別想吃,那么你很有可能就是碳水上癮了。一般碳水上癮并不會直接導致肥胖,而最大的根源是,主食容易吃的多,但是脂肪也沒少吃,糖原都消耗不完,再吃大量的脂肪,最終就是妥妥的發胖。
總結:通常吃主食,吃進體內很容易快速轉換為能量,如果不能消耗掉,就容易存儲為脂肪。導致你發胖的原因還是你吃得過多。
回到文章的一開始,“慢性病的元兇”,健康的危害?
日本有位名為桐山秀樹的作家,于2010年被查出糖尿病,為控制病情,他曾極力推崇“拒絕主食”,這也使得他的體重在3星期內從87公斤掉到67公斤。
但是,就在7年后,他卻因此在東京一家餐廳里猝死,終年61歲,減肥的同時,他也被減了壽命!不少醫師表示,“不吃主食”的限糖減肥法,必然會加重心血管負擔。而新陳代謝的失衡,加速了動脈硬化、提高了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。
雖然桐山秀樹只是個例,但世界權威醫學期刊“柳葉刀”公共衛生刊曾發表一項研究:碳水化物攝入太多或太少都會減壽。結果發現兩者關系呈“U“字型曲線。
碳水化合物能量占比在50-55%的人群死亡率最低,而占比低于40%和高于70%則均具有較高的死亡率。關于柳葉刀結論不必過于擔心,2011年的時候,中國人均碳水化合物攝入比已經下降到54.3%。它并不能說明碳水化合物比例降低的時候,死亡率會下降。
完全不吃不行,吃的比例占太多不行,到底要怎樣!!!
1、健康飲食應當含有合理數量的碳水化合物,太多太少都不利于健康。按輕體力活動成年女性一天1800千卡熱量來計算,50%的碳水化合物供能比相當于225克淀粉/糖。約250克谷物(包括一半全谷雜豆),250克水果,500克蔬菜和一小把堅果油籽,正好可以供應這么多的碳水化合物。
2、要注意碳水化合物的來源和質量,來自多種天然食物,避免過多甜飲料、甜食、精白淀粉。
3、不要長期攝入過多的動物性食品,拿它們當飯吃。紅色肉類,特別是肉類加工品,已經被世界衛生組織納入致癌物名單,過多時也不利于預防心血管疾病。過多的海鮮河鮮也會增加痛風風險,還有過多重金屬污染的風險。
4、 為了某些治療目標,低碳飲食可以在醫生和營養師指導下暫時使用。但是不建議自己長年累月遵循這種膳食模式。強壯男性耐受性好一些,體弱、肌肉量不足、容易月經不調的女性,胃腸疾病患者,痛風和高尿酸血癥患者,肝膽疾病患者,肝腎功能下降的老年人,孕婦和乳母,均不適合使用。
所以目前均衡膳食的解決辦法:選擇低GI值的,健康的碳水化合物為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