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-11-24 15:11:22
「少食多餐」的理論已經無人不知。
成為既想要好身材,又貪吃的同學們心中最佳減肥方法。隔1-2小時就能往嘴巴里塞點食物,既能解饞還能瘦。
每天7到8頓餐可以促進新陳代謝、幫助減肥、甚至有利身體健康。
所以,少吃多餐真的有助于減肥嗎?
當然不是,且不說你做到的,大多是多餐,而非少吃;而且,就算是真的少食多餐,那其實也并不減肥。 現在的便利生活已經讓很多人已經不知不覺地執行著「少食多餐」。從一起床,到睡前的宵夜,時時刻刻在吃了。
相比正常的一日三餐,一天吃上五六七八九十餐,可能會讓你餓更快,吃更多,胖的更厲害......
? 難以把控每餐攝入的熱量:越吃越多。
? 提高基礎代謝:純扯淡。
? 能維持飽腹感和防止暴飲暴食:耍流氓。
? 控制血糖:真相是不利于。
01難以把控每餐攝入的熱量
少食多餐需要對進食量嚴格控制,不能讓總熱量超過之前三餐的熱量。假設你一天攝入1800大卡,三餐的話就是平均每餐600大卡,少食多餐分6餐的話就是每餐300大卡。
少食多餐理論上沒問題,實際操作非常麻煩。
首先是很難做到每餐都攝入健康均衡的食物,更大的可能性是囤一堆零食,沒事抓兩把吃,就當少食多餐了。然而零食的熱量和糖分很有可能會進一步刺激你的食欲,不知不覺的讓你的攝入熱量超標,想吃更多。其次,難以控制每餐攝入的熱量,完全憑感覺,在餐與餐間加餐加量,最后熱量爆棚!
02提高新陳代謝,純扯淡
少食多餐提高基礎代謝的說法,來源于人們對實驗的誤讀:人們做實驗發現每次進餐之后,人體的能量消耗會上升一段時間。
于是乎,只要增加進食次數就會持續這種高熱量消耗的狀態,總能量消耗就應該越大。
理論上似乎說得通,其實這種因進食而引起的能量消耗只不過是“食物熱效應”(TEF),也就是消化食物所消耗的熱量而已,而且TEF消耗的大小,是基于食物的種類和總量而決定的。
只要一天的食物總量與種類都一樣,TEF消耗的總量也不會變,所以增加進食頻率只會增加TEF提高消耗的次數,對總消耗量并沒有影響!
所以,少食多餐不能提高食物熱效應,也不能提高我們的新陳代謝。
03能維持飽腹感和防止暴飲暴食,耍流氓
人感知飽腹感訊號需要20分鐘傳輸到大腦
腦:我還能吃,我還想吃
胃:撐了撐了我還能撐
試想一下每一餐都不能吃飽,談何飽腹感?更別說維持了!
把原本一餐吃飽的量,分成2餐or多餐來吃,才剛開始沒吃多少,就要打住了!這得有多么堅定的意志力才能hold得住啊!
【別吃完,或者少吃點】——這簡直是多反人類的話啊?
有點切身體會的人都了解,很少有人能在不吃飽的前提下停筷子,既然都開始吃了,就說明你餓了,只有吃飽了才能滿足自己的食欲。不要試圖和自己的原始欲望對抗,否則你一定會被干翻。
04不利于控制血糖
相信糖尿病人都聽過這樣的說法:控制血糖需要“少吃多餐”“少量多次”。但有研究表明,一日三餐比少吃多餐可能更有利于控制血糖。
一項臨床研究就發現,3餐飲食模式比等熱量的6餐飲食模式更有利于改善葡萄糖代謝。
與一日6餐相比,一日3餐可顯著降低患者的體重、糖化血紅蛋白、血糖、食欲以及每日胰島素使用劑量,有些患者甚至完全停止使用外源胰島素。
一日3餐的飲食模式還改善了糖尿病者的生物鐘基因表達,可有效預防并發癥的發生。
又餓又胖又不健康的少食多餐
對于健美運動員肌肉量非常大導致基礎消耗很大,需要維持身材并持續增長,需要攝入食物總量的太多,只有通過多餐不斷的吃才能吃得下去,同時能夠相對的減少胃部的壓力。
對于普通人來說,無法精準控制進食量和食欲,不要這么吃,對身體沒有好處,到頭來只會越減越肥。